第16届国际先进并行处理技术会议APPT在希腊雅典召开

2025年7月13日至16日,第16届国际先进并行处理技术学术会议(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Parallel Processing Technology,APPT)在希腊首都雅典成功举行。APPT是首批入选“CCF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培育计划”的CCF专委自办国际会议。


2025年7月13-16日,第16届国际先进并行处理技术学术会议(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Parallel Processing Technology,APPT)在希腊首都雅典胜利召开。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体系结构专委会承办,主要关注芯片技术、先进计算、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等重要领域。


APPT自1995年创立,今年是其创建30周年。本届大会的主题定为“Computing Reimagined”,旨在邀请海内外信息技术领域权威学者和青年企业家一道构想未来计算技术新范式,分享前沿技术洞见,点评热门技术趋势,探寻有潜力的科技创新问题,鼓励青年人才大胆探索,促进体系结构领域国际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会议得到钻石赞助商知存科技、铂金赞助商蚂蚁集团等产业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前沿期刊(FCS)等单位的指导与协助。


图片


APPT 2025全面对标A类顶尖国际会议,组建了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指导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以及程序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方面,CCF体系结构专委会主任陈云霁研究员担任指导委员会中方主席(Steering Committee Chair),图灵奖得主Jack Dongarra教授担任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指导委员会由18位活跃在体系结构领域的IEEE Fellow担任委员,海外专家比例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中有11位先后担任A类会议的主席经历,4位先后担任A类期刊的主编职务,多人获得领域权威大奖。在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会议建立了高水平的组织委员会,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李超教授担任大会中方主席(General Chair),主持APPT 2025的核心工作。会议同时邀请IEEE Fellow、雅典大学教授Dimitris Gizopoulos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协调APPT2025的本地组织。Dimitris曾任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国际A类顶尖学术会议MICRO的大会主席,经验丰富。最终成立的组织委员会由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的42名活跃在一线的学者组成,其中海外专家比例超过50%。论文审稿方面,会议建立了高水平的程序委员会。程序委员会中方主席(Program Chair)由CCF体系结构专委会执行委员钱学海教授担任,爱丁堡大学教授Boris Grot担任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两位程序委员会主席都位列计算机体系结构A类会议的名人堂,在本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程序委员会由31位高水平专家组成,其中海外专家22人(超过2/3比例),非华人学者11人(超过1/3比例),全部委员都曾在相关A类国际会议上有担任PC的经历。


会议最终吸引到来自北美、欧洲、大洋洲、中东的十多个国家的投稿者和参会者,报名人数120余人。主要参会海外单位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根特大学、斯坦福大学、巴塞罗那超算中心、渥太华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华为苏黎世研究中心,以及雅典大学、雅典理工大学、帕特雷大学等希腊排名前三位的大学。国内主要参会学校有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


图片


APPT 2025由CCF体系结构专委会主任陈云霁作线上揭幕。陈云霁主任鼓励广大参会委员充分利用好APPT这一平台,踊跃交流、广泛学习。随后,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ACM图灵奖得主Jack Dongarra教授做题为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 the AI Er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开场报告,高屋建瓴地分享了智能时代下高性能计算存在的挑战。会议线下邀请到4位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Keynote Speech)。他们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nand Sivasubramaniam教授、根特大学的Lieven Eeckhout教授、斯坦福大学的Christos Kozyrakis教授、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Onur Mutlu教授。上述四位主旨报告专家不仅皆为ACM/IEEE会士(Fellow),还都曾担任过CCF推荐A类会议的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覆盖了ISCA、HPCA、MICRO、ASPLOS四大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顶级会议,学术造诣很高。他们的报告内容也面向当前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前沿方向,内容关联且各有侧重,主要分别讨论了:1)智能计算场景下主流GPU系统的数据性能瓶颈分析、2)未来智能系统的可持续性建模及评估、3)横向扩展的智能计算集群架构设计,以及4)访存和能效受限的新一代体系结构优化。


会议特设了技术创新论坛(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rm),邀请产学研一线的技术大咖,围绕核心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会上,牛津大学教授、华为苏黎世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主任Bill McColl做了关于人工智能超级节点和数据中心的新一代架构设计的前沿报告,引起与会听众广泛关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zzedine Boukerche慷慨激昂地分享了其关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为泛在计算机系统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参考。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技术研究负责人Marc Casas则分享了其关于微处理器架构缓存管理的近期研究发现,展现了经典问题的新研究机遇。

图片

本届APPT参照国际高水平会议模式举办了伴随主会的一系列并行学术研讨活动,包括2场为期半天的前沿技术讲习会(Workshop&Tutorial),1场为期半天的学生科研挑战赛汇报展示活动(Student Research Challenge),1场博士生和青年学者论坛(Young Scholars Forum)。讲习会是每个国际会议的重要开胃前菜。在APPT讲习会上,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组织者介绍了香山系列RISC-V开源芯片设计工具,来自浙江大学的组织者介绍了JanusQ太元量子计算架构;讲习会为我国自研的工具和技术走出国门扩大宣传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参会者的反馈也为科研人员改进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APPT学生科研挑战赛汇报展示活动上,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分享了创新大胆的科研思路;现场气氛热烈,得到多位中外评审专家的积极反馈。在APPT博士生青年论坛上,来自德国、西班牙、美国,以及中国的7位博士生们系统地分享了其系列研究成果;该活动为青年博士们日后走向学术研究岗位,规划个人中长期研究方向上提供了宝贵经验。除了场内的精彩报告,场外同样展现出热烈的学术交流。在茶歇之余,中外学者进一步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了深度讨论,与会嘉宾们还纷纷在大会30周年展布前签名留念。

图片

作为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APPT汇集了热点密集、覆盖面广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报告。经广泛征集和宣传,短期内共收到有效投稿74篇。会议采用双盲评审,经过一轮初审和二轮复审,每篇最终录用论文都得到至少3名有经验PC的细致审阅。会议论文集通过Springer正式出版,共收录长文(Regular Paper)17篇,短文(Short Paper)10篇,长文录用率为23%,数值对标体系结构领域A类国际会议。此外,长短文总计录用率为36%,标准略高于CCF推荐B类老牌体系结构会议ICC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2024年的长短文录用率。不仅录用率极具竞争力,会议整体投稿质量较往年也有大幅上升。录用论文中有超过95%的比例是来自于曾在A类顶尖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团队,国际合作论文占比超过25%。论文作者单位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理工、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一批海外知名院校。进一步地,会议还建立了APPT软件与代码开源评审分委会(Artifact Evaluation),鼓励论文作者们构建可复现的系统,分享其数据和代码,为领域发展做更大贡献。经进行分类组织,会议形成了6大环节的论文主题报告,分别是:芯片和加速器(Chip and Accelerator)、新兴分布式系统(Emerging Distributed Systems)、内存和存储(Memory and Storage)、安全与可靠的系统(Secure and Dependable System)、面向大模型和智能的设计(Design for LLM and ML/AI),以及大数据与图计算(Big Data and Graph Processing)。大会采用单轨串行报告模式(Single Track),每个Session都配置了与之方向相关的学者作为Session Chair,有效保障了报告问答交流过程的专业性。 

图片

APPT作为我国自办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其定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报告和论文展示活动,而是成为促进本领域国内外学者交流合作的桥梁。APPT 2025形成了由大会主席带队的学术参访团,于主会召开前走进我国驻希腊大使馆,汇报了会议筹备情况,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以求更充分地熟悉希腊信息技术领域整体情况,更全面地适应当地文化和学术环境,面向“一带一路”发展,在中希教育科研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

本届APPT国际会议的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在策划过程充分遵循了务实高效、得体平等的原则,在保证会议质量的情况下控制经费支出,做到 “四简”:简材、简印、简展、简餐。会议注重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才华、服务社区的舞台,组织委员会中有超过1/3成员是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并在会议组织中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队伍。大会向国际同行集中展示了我国在芯片设计和先进计算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提升了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全球影响力。会议重视内涵建设和长效机制,形成了高水平的会议组织架构,有效促进了我国专家与国际同行的深度交流。会议标志着APPT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建设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